刘渡舟:《伤寒论》的气化学说(一)

研究《伤寒论》的理论,可称丰富多彩,美不胜收。如用六经六气、标本中见的理论,指导六经辨证论治之法的,则称之为“气化学说”而名称前茅。在清代这个学说非常盛行,其代表人物则有张隐庵、张令韶、陈修园等人。到了今天,“气化学说”,逐渐凋谢,濒于失传。有的学者,目之为“形而上学”,反而对它加以批判。我认为气化学说,是从中医的理论特点。是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六气人体的辨证法。成立一个学说,乃是发展中的精华结晶。为了慎重起见,所以不能轻率地把它一棍子打死。而仍有研究分析之必要。张仲景在《原序》写道“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揭示了《伤寒论》的内涵,而有气化之机;“经络府俞,阴阳会通”,说出了天人之间而有互相沟通之理。

益气升阳三方辨治经验

益气升阳法是李东垣以《⻩帝内经》为基础,汲取张仲景 以及唐宋诸多医家辨证论治体系及临证经验,受其老师张 元素和河间学派的熏陶,针对“脾胃不足之源,乃阳气不 足,阴气有余”的病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所提出的, 其核心思想为“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并沿袭 此法创制了一系列方剂流传后世,如补中益气汤、升阳益 胃汤、升阳散火汤、清暑益气汤等。辨证施治是中医认 识和治疗疾病的准则,是理法方药运用于临床的过程。余 有幸随顾勤教授应诊,对其临床运用益气升阳类方治疗慢 性胃炎有所感悟,遂拟从临床治疗最常用的补中益气汤、 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入手,辨析此升阳三方的汤证特 征及组方思路,介绍三方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相关经验,以 飨读者,为临床辨治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廖厚泽先生的寒温统一观

作者:廖厚泽 伤寒与温病在病理上实际是一种病,这话岂不将仲景以后有关寒、温、暑、时行等各种不同疾病各种不同处理的许多心得一概抹杀了吗?不,不是这样,只有从这一命题弄清了伤寒与温病的异同,才能提纲挈领地阅读后世关于伤寒与温病的那些繁琐而反复的论述,才能从中认清谁是谁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