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伤寒论》的气化学说(二)

我认为对气化学说,亟须改进的问题有二: ∙ 一个是五运六气要大众化,要推陈出新,不能始终不变地“模式化”,而使人难于接受;∙ 第二是本着“善言天者,必应之于人”的原则,就应该把气化的原理联系六经为病的生理病理特点,从中可以发现气化具有互补性、颉颃性。最要紧地要以《伤寒论》的精神而互相印证,用六经六气的学说推动气化学说不断地向前发展。

刘渡舟:《伤寒论》的气化学说(一)

研究《伤寒论》的理论,可称丰富多彩,美不胜收。如用六经六气、标本中见的理论,指导六经辨证论治之法的,则称之为“气化学说”而名称前茅。在清代这个学说非常盛行,其代表人物则有张隐庵、张令韶、陈修园等人。到了今天,“气化学说”,逐渐凋谢,濒于失传。有的学者,目之为“形而上学”,反而对它加以批判。我认为气化学说,是从中医的理论特点。是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六气人体的辨证法。成立一个学说,乃是发展中的精华结晶。为了慎重起见,所以不能轻率地把它一棍子打死。而仍有研究分析之必要。张仲景在《原序》写道“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揭示了《伤寒论》的内涵,而有气化之机;“经络府俞,阴阳会通”,说出了天人之间而有互相沟通之理。

泻心法・眩晕

华人男,59岁,厥阴风木体质。头晕三周,病起于郁怒,转颈及行走时加重。伴腿软、疲劳乏力、双太阳穴处胀痛、鼻干、口干喜热饮、胃脘痞闷、四末冷、夜寐易醒、小便频色黄、大便干结日一行,舌红,有瘀斑,苔黄白相间略厚腻,脉右寸尺弱,双关弦。既往有乙肝病史多年。

泻心法・湿疹

英国一女歌手,27岁,阳明燥金体质,自幼即有湿疹病史。症状发作、加重与情志及饮食不节有关,用激素药膏等治疗无效。刻诊:全身散在皮疹,以面部、颈前、腰背、腹部为重,皮肤粗燥、色红,干痒、灼热,心烦难忍,纳佳,大便日一次,舌红苔薄白,双脉浮数有力。

应象体质用药式・病案举隅

案一、国内网诊患者,女,52岁。常年咳嗽,每年咳2-3个月,寒冷天加重。今年3月因情志问题又复发,持续到五月底,期间静滴抗生素等西药,有减轻但仍有咳嗽,在空调房间加重。伴头晕3月余,去医院检查未找到原因,遂于6月初网络看诊。

五运六气・标本运气歌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金代睢州考城(属今河南省兰考县)人。生于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卒于南宋绍定元年,享年七十二岁。 张子和的学术思想后人总结主要有以下四点:1、邪气致病的病因学观点。2、三邪理论。3、以通为用,贵流不贵滞,贵平不贵强。4、五志七情,病从心发的观点。张氏之学,还为明清医学开辟了温病学说的先河。明吴又可撰《瘟疫论》,着重“邪犯膜原”,制达原饮,解伏于膜原之戾气,着重下法,一下再下以至三下,反对套用仲景诸方,慎用辛温发表。继此以后,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逐渐充实,发展成今天具有完整体系的温热病学。因此,温病学说的形成,张子和的主攻论和经验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五运六气・伤寒钤法

接前文五运六气・刘完素。“刘完素的学术思想一方面通过多种著作传播,如张从正即是代表,《金史》称其法宗刘守真;另一方面通过穆大黄、马宗素、荆山浮屠等门人传播。荆山浮屠一传于罗知悌,再传朱震亨,于是河间学说便由北方传到江南了。特别是从张从正、朱震亨在接受刘完素的学说后,又都能有所创新,跻身于“四大家”看,刘氏创新的思想对于后人的影响,尤当特别称道。” 张从正、马完素、朱丹溪在老师刘完素的影响下,对运气学说有了不同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