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伤寒论》的气化学说(二)

我认为对气化学说,亟须改进的问题有二: ∙ 一个是五运六气要大众化,要推陈出新,不能始终不变地“模式化”,而使人难于接受;∙ 第二是本着“善言天者,必应之于人”的原则,就应该把气化的原理联系六经为病的生理病理特点,从中可以发现气化具有互补性、颉颃性。最要紧地要以《伤寒论》的精神而互相印证,用六经六气的学说推动气化学说不断地向前发展。

刘渡舟:《伤寒论》的气化学说(一)

研究《伤寒论》的理论,可称丰富多彩,美不胜收。如用六经六气、标本中见的理论,指导六经辨证论治之法的,则称之为“气化学说”而名称前茅。在清代这个学说非常盛行,其代表人物则有张隐庵、张令韶、陈修园等人。到了今天,“气化学说”,逐渐凋谢,濒于失传。有的学者,目之为“形而上学”,反而对它加以批判。我认为气化学说,是从中医的理论特点。是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六气人体的辨证法。成立一个学说,乃是发展中的精华结晶。为了慎重起见,所以不能轻率地把它一棍子打死。而仍有研究分析之必要。张仲景在《原序》写道“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揭示了《伤寒论》的内涵,而有气化之机;“经络府俞,阴阳会通”,说出了天人之间而有互相沟通之理。

泻心法・眩晕

华人男,59岁,厥阴风木体质。头晕三周,病起于郁怒,转颈及行走时加重。伴腿软、疲劳乏力、双太阳穴处胀痛、鼻干、口干喜热饮、胃脘痞闷、四末冷、夜寐易醒、小便频色黄、大便干结日一行,舌红,有瘀斑,苔黄白相间略厚腻,脉右寸尺弱,双关弦。既往有乙肝病史多年。

益气升阳三方辨治经验

益气升阳法是李东垣以《⻩帝内经》为基础,汲取张仲景 以及唐宋诸多医家辨证论治体系及临证经验,受其老师张 元素和河间学派的熏陶,针对“脾胃不足之源,乃阳气不 足,阴气有余”的病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所提出的, 其核心思想为“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并沿袭 此法创制了一系列方剂流传后世,如补中益气汤、升阳益 胃汤、升阳散火汤、清暑益气汤等。辨证施治是中医认 识和治疗疾病的准则,是理法方药运用于临床的过程。余 有幸随顾勤教授应诊,对其临床运用益气升阳类方治疗慢 性胃炎有所感悟,遂拟从临床治疗最常用的补中益气汤、 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入手,辨析此升阳三方的汤证特 征及组方思路,介绍三方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相关经验,以 飨读者,为临床辨治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