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伤寒论》的气化学说(一)

研究《伤寒论》的理论,可称丰富多彩,美不胜收。如用六经六气、标本中见的理论,指导六经辨证论治之法的,则称之为“气化学说”而名称前茅。在清代这个学说非常盛行,其代表人物则有张隐庵、张令韶、陈修园等人。到了今天,“气化学说”,逐渐凋谢,濒于失传。有的学者,目之为“形而上学”,反而对它加以批判。我认为气化学说,是从中医的理论特点。是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六气人体的辨证法。成立一个学说,乃是发展中的精华结晶。为了慎重起见,所以不能轻率地把它一棍子打死。而仍有研究分析之必要。张仲景在《原序》写道“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揭示了《伤寒论》的内涵,而有气化之机;“经络府俞,阴阳会通”,说出了天人之间而有互相沟通之理。

泻心法・眩晕

华人男,59岁,厥阴风木体质。头晕三周,病起于郁怒,转颈及行走时加重。伴腿软、疲劳乏力、双太阳穴处胀痛、鼻干、口干喜热饮、胃脘痞闷、四末冷、夜寐易醒、小便频色黄、大便干结日一行,舌红,有瘀斑,苔黄白相间略厚腻,脉右寸尺弱,双关弦。既往有乙肝病史多年。

益气升阳三方辨治经验

益气升阳法是李东垣以《⻩帝内经》为基础,汲取张仲景 以及唐宋诸多医家辨证论治体系及临证经验,受其老师张 元素和河间学派的熏陶,针对“脾胃不足之源,乃阳气不 足,阴气有余”的病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所提出的, 其核心思想为“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并沿袭 此法创制了一系列方剂流传后世,如补中益气汤、升阳益 胃汤、升阳散火汤、清暑益气汤等。辨证施治是中医认 识和治疗疾病的准则,是理法方药运用于临床的过程。余 有幸随顾勤教授应诊,对其临床运用益气升阳类方治疗慢 性胃炎有所感悟,遂拟从临床治疗最常用的补中益气汤、 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入手,辨析此升阳三方的汤证特 征及组方思路,介绍三方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相关经验,以 飨读者,为临床辨治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应象体质用药式・病案举隅

案一、国内网诊患者,女,52岁。常年咳嗽,每年咳2-3个月,寒冷天加重。今年3月因情志问题又复发,持续到五月底,期间静滴抗生素等西药,有减轻但仍有咳嗽,在空调房间加重。伴头晕3月余,去医院检查未找到原因,遂于6月初网络看诊。

和中丸

⟪存存斋医话稿⟫记载:周慎斋,中年患中满疾,痛楚不堪,遍访名医无效,复广搜医方,又不敢妄试。一夕,强坐玩月,倏为云蔽,闷甚。少顷,清风徐来,云开月朗,大悟曰:“夫云,阴物也,阳气通畅,则阴翳顿消,吾病岂犹是乎。” 随制和中丸,服不一月而安。后成名医。尝阅⟪本草钩玄⟫卷首⟪武进阳湖合志・杨时泰传⟫曰:“自明以来,江南言医者,类宗周慎斋,慎斋善以五行制化,阴阳升降,推人脏气,而为剂量准。雍正以后,变而宗张路玉,则主于随病立方,遇病辄历试以方,迨试遍则束手。”赵晴初评注:周慎斋学问,究不及张路玉,第宗张路玉不善,则有遇病试方之弊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