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道堂

「人為自私情慾所蔽,百無一二人能盡其命,草木則不然,除災禍外,大抵能盡其天年,聖人本草木養生之理,明禮樂,教人發其知能,而耳目聰明,知所選擇,感而遂通,此木道之前知也。」

—劉蕙孫

木道中醫診所位於英國大曼徹斯特區南部——Stockport & Trafford(Sale, Timperley, Hale, Altrincham),于佐文中醫師負責中醫互聯網診療服務。

于佐文博士 簡介

Z. Yu - acupuncturist in Sale余幼承庭訓,隨父習岐黃之術,15歲考入山東中醫藥大學首屆少年班。八年寒窗,粗讀經典,雖未能深解,而大義略舉。

1993年獲醫學學士學位,任職於青島市海慈醫療集團(原青島市中醫院)住院醫師、主治醫師,1999年取得國家執業醫師資格。初涉醫途之時,有緣侍診問業於風濕免疫病專家張鳴鶴教授、血液腫瘤病專家顧振東教授、名老中醫呂同傑教授、老年病專家陳克忠教授等中醫名家;每睹急症之轉安、沈痾之復起,未嘗不慨然嘆吾中華醫術之精深博大,而諸老坦誠謙和、淡泊名利的處世哲學更使吾終生受益。

學然後知不足。1998年在職考取周翠英教授碩士研究生,攻讀風濕免疫專業;1999年通過LPT考試,獲得「日本笹川醫學獎學金研究者」申請資格。2001年入全國名老中醫金實教授門下,攻讀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博士學位。2002年夏赴台灣參加兩岸師生中醫藥學術交流研討會,2003年榮獲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研究生獎學金。此六年的讀書、科研、臨證生涯,對中醫有了更深的感知、感悟。2004年夏,萬里西行,懸壺不列顛。

昔扁鵲醫行天下,過邯鄲、咸陽,為帶下醫、為小兒醫。赴英後吾亦隨俗為變,整合醫方、手法、針灸、運動康復等治療手段,從事中醫全科工作。

  • 臨證擅長望診,善用經方、時方治療各科雜病,屢起沈痾;對妇科、腫瘤、腦病和風濕免疫性疾病有較深入地研究。
  • 創建了 「應象體質」辨識治療體系。從形氣立論,以五行定位、六氣定性,將人體劃分為九種體質。
  • 「應象體質」是根據中醫陰陽五行理論和「天人合一」整體觀念,運用《內經》臟腑相法、氣化學說結合現代解剖學、體態學,融預測、診斷與治療於一體的中醫體質辨治體系。
  • 通過體質來確定《傷寒論》六經、類方歸屬。嘗試解讀「體質-類方-證」之間經方用藥規律;用體質-六經六氣標本中見之理,反映六經為病的生理病理特點而指導於臨床。
  • 認為溫病的伏邪發病取決於體質的差異。炎症的治療始終貫穿「體質—伏邪—溫病」這一主線,以體質陰陽劃分炎症,用於治療無菌性炎症、病毒感染、腫瘤、皮膚病、風濕免疫性疾病等。
  • 通過體質、體態識別分析病機、判定受病臟腑經絡,快速診斷、精准治療。
  • 根據體質差異運用五運六氣理論,推測個體疾病發生的相關性、可能性, 使五運六氣理論預測疾病、防治未病客觀化,落到實處。
  • 多年來致力於中醫診斷可視化、客觀化、數據化研究。在「應象體質」辨識治療體系的基礎上,開發了「應象」中醫遠程診療系統。通過圖像分析、體態評估、體質辨識,為中醫遠程診療、治未病、個體化中醫保健養生提供依據,惠及於曼城、倫敦、利物浦、謝菲爾德、伯明翰等英國國內及世界各地的患者。
  • 針對神經、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的發病率逐漸增高趨勢,以傳統經絡學說為基礎,結合現代神經解剖學、肌筋膜學、中醫康復學,創立了BSFST(Brain-Spine-Fascia Stimulation Technique)康復治療術,用以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腦萎縮、運動神經元病、腫瘤術後、強直性脊柱炎、多發性硬化等疑難病症的研究和治療。
  • 以 「體質-腸-腦軸」 為切入點, 研究中藥古方治療抑鬱、社交焦慮障礙、失眠、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哮喘、濕疹、銀屑病等相關疾病。

現為英國中醫藥學會會員(MATCM),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特聘專家。曾為《英中時報》撰寫「談空說有道陰陽」中醫健康專欄、受邀參加BBC曼徹斯特廣播電台中醫藥欄目演播。

清•曹仁伯嘗言:「醫者存心,須視天下無不可治之病;其不治者,皆吾之心未盡耳」,余引以自勉。

應象解語・博客文章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