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 对寒热错杂诸方综述

《伤寒论》所载的寒热之药并用方剂,概括起来有柴胡桂枝干姜汤、栀子干姜汤、半夏泻心汤、附子泻心汤、黄连汤、乌梅丸、麻黄升麻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一共八个方子。而柴胡桂枝干姜汤已经讲过,栀子千姜汤从略,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可以以半夏泻心汤为代表。下面分别对各方剂进行简要叙述。

枳术汤及其类方探讨

作者:赖海标 枳术汤是一首小方,药仅两味:枳实和白术,是治疗水饮结于心下的方子,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临床常用于治疗胃下垂、慢性胃炎、心源性水肿、术后便秘腹胀、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肝炎、胃癌等属于脾虚饮停气滞者。

循环与对立——阴阳家的“意”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先哲思维活动中最富哲学味道的理论构想,著名的科学史家李约瑟称此为“古代中国人能够构想的最终原理”[1]。几乎所有研究古代文化思想、哲学、科学史的学者都承认,阴阳学说对于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在古代医学领域中获得了充分的运用与一定的发展。

经方热中的冷思考(二)

5.只重药物,忽略剂量药物的剂量及疗效在不同的证当中是不一样的,需特别重视,如桂枝汤、桂枝加桂汤和桂枝加芍药汤,药物的组成是一样的,但随着药物的剂量变化,就变成了另外一条方。另外药量的变化也会导致治疗效果的异同,简要介绍如下:

经方热中的冷思考(一)

一、何为经方何为经方?中医界有三种说法:1.指汉代以前临床方剂的泛称。2.指经典医著中的方剂。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中的方剂。3.专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现在中医界普遍认同第三种说法,经方即张仲景方。经方与时方并无孰高孰低、孰优孰劣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