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are experienced acupuncturists in Sale, south Manchester and Stockport. We can assist you with fertility, IVF, digestion, pain and more.
作者:赖海标
枳术汤是一首小方,药仅两味:枳实和白术,是治疗水饮结于心下的方子,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临床常用于治疗胃下垂、慢性胃炎、心源性水肿、术后便秘腹胀、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肝炎、胃癌等属于脾虚饮停气滞者。
1、枳术汤
《金匮要略》中“水气病脉证并治”一章第32条条文:“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上文表达了四种含义:一是指出病位,为“心下”,即剑突胃脘部。二是指出病机,即“水饮所作”,水饮停滞于心下所致。三是描述了一个临床医生触诊的体征,很是形象:“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四是给出了治疗意见:“枳术汤主之”。但仲景没有描述患者的自觉症状。以方测症,患者症状可能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在上表现为不欲饮,没胃口,舌淡胖苔厚腻;在中表现为胃脘部痞满不舒,或胃脘疼痛,在下表现为大便溏薄或先干后溏,小便不利。
枳术汤由枳实和白术两味药组成,其病机可能为阳明腑实兼太阴湿困,方中枳实用量倍于白术,其中枳实行气散结除饮,白术健脾燥湿利水,用于因实而致的脾虚。两药一消一补,攻补兼施,互相为用,而消大于补为其特点。在气机上一升一降,符合脾升胃降的生理特性。
2、枳术丸
枳术丸,首见于张元素学生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卷下,由白术二两、枳实一两,研为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九,用白米汤送下,有健脾消痞的功效,主治脾虚气滞食积证,临床多见胸脘痞满,不思饮食,食后不化,舌淡苔白脉弱等症。脾虚宜补,气滞宜行,食积宜消,因此枳术丸的配伍特点为补消兼施,补重于消,寓消于补。方中白术用量倍于枳实,重在补脾益气燥湿,以助脾之运化,脾得补得燥,则运化自复;臣以枳实行气化滞,消痞除满。李东垣谓:“本意不取其食速化,但令人胃气强实,不复伤也”(《内外伤辨惑论》卷下)。更以荷叶烧饭和药为丸,其中荷叶性善升清,白术与枳实相伍,一升一降,清升浊降,脾胃调和;烧饭养脾胃以助。本方组成虽简,但寓意深刻,为健脾消痞之平剂。
3、枳术散
枳术散出自明代龚信《古今医鉴》卷六,由枳实(麸炒)三钱和白术(土炒)三钱组成,其用法为“上锉一剂。用水二钟,煎至一钟,温服。”主治“心下窄狭不快”。枳术散的配伍特点有二:一是枳实与白术用量相同,健脾与消痞并重;二是用煮散的方式服用。煮散是将药物制成细粉或粗粉,加入水煎煮,连同药沫一起或去渣服用的一种剂型。中药煮散有很多优点:一是节省了药材,一般煮散只用三分之一的中药饮片剂量就可以了;二是有利于中药有效成份的析出,因为药散颗粒与溶剂的接触面广了;三是缩短了煎煮时间,因为煎煮中药颗粒表面积增大,浸出率提高,可在短时间内将有效成分浸出。四是能较好的保留挥发性成分,克服了汤剂在煎煮沸腾过程中,挥发性成分与水蒸气一起挥发的缺陷。
4、配伍规律及临床加减
张璐的《张氏医通》、龚廷贤(即龚信儿子)的《万病回春》和《寿世保元》等书,治疗胃病多用枳术汤加减。《丹溪治法心要》枳术丸,加木香、陈皮、山楂、神曲、麦芽、半夏、姜黄,又增消食和胃之功,主治痞证,心下满而不痛者。《文堂集验方》枳术丸,加陈皮、赤芍,治食积泻,或胀或痛,痛甚而泻,泻后痛减,得食又痛,粪色白者。《内外伤辨惑论》的曲蘖枳术丸、木香枳术丸、半夏枳术丸、三黄枳术丸,《医学入门》的橘半枳术丸,《景岳全书.古方八阵》的香砂枳术丸,均由枳术丸加味而成,可见本方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近贤何运强擅用枳术汤,临床应用枳术汤多合方使用:寒合四逆汤,郁合四逆散。食积和热症者先用大柴胡汤1-2剂消导,大便泻下后再用枳术汤。寒热交杂而偏热者合半夏泻心汤,寒热交杂而偏寒者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附子。
枳术汤临床常用加减法:脾虚较重者,宜加党参、大枣、炙甘草,以助健脾;若见腹泻者,可加茯苓、苡仁,以渗湿止泻;食积明显者,宜加神曲、山楂、麦芽等以消食和胃;气滞显著者,可加木香、砂仁;合并痰湿者,可加陈皮、半夏。
张仲景枳术汤:枳多于术,实多于虚,行气为主健脾为次。
张元素枳术丸:术多于枳,虚多于实,健脾为主行气为次。
龚信枳术散:枳术等分,虚实夹杂,健脾与行气并重。
因此,对于枳术汤、枳术丸、枳术散,因用量及剂型的不同,其主治的重点则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