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金代睢州考城(属今河南省兰考县)人。生于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卒于南宋绍定元年,享年七十二岁。

张子和的学术思想后人总结主要有以下四点:1、邪气致病的病因学观点。2、三邪理论。3、以通为用,贵流不贵滞,贵平不贵强。4、五志七情,病从心发的观点。
张氏之学,还为明清医学开辟了温病学说的先河。明吴又可撰《瘟疫论》,着重“邪犯膜原”,制达原饮,解伏于膜原之戾气,着重下法,一下再下以至三下,反对套用仲景诸方,慎用辛温发表。继此以后,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逐渐充实,发展成今天具有完整体系的温热病学。因此,温病学说的形成,张子和的主攻论和经验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除此之外,张子和还对五运六气的核心“标本中气”做了阐发,把六气归结为火、湿二气,并作“标本运气歌”云:少阳从本为相火,太阴从本湿土坐,厥阴从中风是家,阳明从中湿是我,太阳少阴标本从,阴阳二气相包裹,风从火断汗之宜,燥与湿兼下之可。万病能将火湿分,彻开轩岐无缝锁。

后有学者据此做了进一步探讨:“少阳本火标阳,太阴本湿标阴,湿水与相火在中为太极… 厥阴之中是少阳相火,木从火化;阳明之中是太阴湿土,燥从湿化;故二者不从标本,都从乎中气。故张子和在如“儒门事亲”中说:“少阳从本为相火,太阴从本湿土坐,厥阴从中风是家,阳明从中湿是我。”于是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说:“五行之气,以木遇火,则从火化,以金遇土,则从湿化,总不离于水流湿,火就燥,同气相求之义耳。”厥阴从中火,火性升,故随阳火而左升;阳明从中湿,湿性降,故随阴湿而右降。厥阴风木从少阳火化,就是多从风火论述其生理、病理及治疗,如《伤寒论》伤寒论治疗厥阴、少阳都用白虎汤。阳明燥金从太阴湿化,就是从湿土论述其生理、病理及治疗,如《金匮要略》用甘草干姜汤治肺痿咳嗽及二陈汤治咳。”

诚如王孟英在《温热经纬》所言:“亘古以来,善治病者,莫如戴人,不仅以汗吐下三法见长也。”

五运六气・标本运气歌
Tagge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