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中日两国之间一直存在着知识的交流,中国的思想和药物是这种知识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的传统医学已有1500年的历史,包括草药、针灸、艾灸和穴位按压。最早的介绍之一是公元552年,中国皇帝向日本皇帝赠送了一本针灸书。后来,公元562年,一位名叫智聪的中国人,带着一本针灸书、经穴图和其他医学著作来到日本(马可文2000)。许多针灸学校在日本建立,学生被派往中国或韩国带回针灸知识。

1635年,江户政府关闭了与邻国的边境,开始了长达200年的孤立时期。结果,一种不受外界影响的针灸疗法在日本国内发展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人将其思想、技能和药物转化成了日本独有的疗法。有几个关键的发展和故事必须考虑,以了解日本针灸的发展(小林尊、上富士和Yasumo 2010)。

日本针灸与其他针灸风格的区别在于它的精致,跟中国针灸相比,它更喜欢较浅的针刺和较少的刺激。关于日本针灸发展的一个最有趣的事实是,在过去350年里,一些在针灸发展方面的领军人物是盲人。虽然估计各不相同,但日本约30%的针灸师都是盲人。在西方,盲人医生使用针刺的概念在我们看来可能有些奇怪;然而,众所周知,失去一种感觉的人在另一个领域更敏感。盲人在听觉和触觉上有了额外的能力。

1680年,第一所给盲人教授针灸和按摩的学校建立。这是世界上第一所有组织的残疾人职业学校,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从那时起,全国各地建起了许多盲人针灸学校。在日本,针灸的实践利用了盲人增强的触觉技能,并提供了一个他们可能天生擅长的职业(必须强调的是,不是所有的盲人都想成为针灸师,有些人对他们有限的工作选择感到沮丧)。一大批盲人从业者继续影响着现代日本针灸和按摩的实践和理论;此外,人们仍然认为针灸和按摩是盲人的职业。

例如,福岛公藤在战争中失明后获得了针灸师的资格,在1959年他创办了toyohari协会。toyohari协会主要是为盲人针灸师而建立的。它强调实践操作技能而不是大量的理论,比如很强调腹部触诊。成员们定期以小组形式聚会,互相练习、交换意见和提交论文,作为他们正在进行的训练的一部分(Fixler和Kivity 1988)。

盲人针灸师杉山惠治发明了管针技术。在这项技术中,在将针插入身体之前,先将针放入细管中。这种技术现在在针灸领域很普遍。由于这种创新的技术,医生现在可以在不太疼的情况下插入针头,因此使用更细的针头在日本变得很普遍。这看起来可能不是一个创新,直到你考虑到,直到那个时候,针插入的主要技术是这一种方法:针被直接插入身体并用锤子敲打(原文如此,存疑)。从较细的针发展以来,日本人在治疗过程中不强调获得较强的得气。相反,他们认为经络系统对柔和的刺激更有反应。

在日本,为盲人设立了针灸和按摩学校,教授传统技能。敏锐的触感是日本针刺的特征之一。触诊是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它决定了治疗的选择点,而不是根据疾病或理论进行选择。这又一次发展了起来,因为一个盲人必须依靠他的触觉,而不是任何关于哪个点可能起作用或不起作用的大理论。而且,点的位置并不总是在传统解剖图规定的准确位置。触诊又可发现穴位。对于许多日本医生来说,不先触诊就能治疗的观点是陌生的。

和中国针灸不同的另一个诊断方法是腹诊。在中国使用脉诊,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在文化上脉诊比腹部或身体触诊更容易接受,因为具有更少的亲密或侵入性。相比之下,日本针灸师使用腹部,即hara,作为诊断的一部分,以确定病人的健康状况—尤其是,但不完全是—腹部器官或组织的状态和相关的能量场(Birch和massuato 1993)。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盲人针灸师对日本针灸更注重实践的影响。

日本针灸医生也证实,针灸技术能立即引起明显的变化,通常是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或者通过确认腹部反射区域的变化。来自患者的反馈对于指导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并确认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在19世纪的日本,西医的引入导致了当时的政治领袖认为西医优于针灸,寻求针灸的灭亡。尽管如此,针灸仍然在日本盛行,因为西药通常很昂贵,而且只能在主要城市才能买到,而针灸和传统医学却很容易获得。针灸也通过贸易路线、学者和从业者出口到韩国和越南。

把中医作为一个紧密的整体来呈现是一种误导,因为由于标准化,许多流派和针灸风格在中医学校和机构建立时被排除在外。主流中医所代表的只是医生中医生涯开始和探索其他针灸风格的一个起点。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医中存在不止一种针灸类型和不止一种针灸实践方式。完全不同的针灸方式已经发展和演变,有的并没有纳入中医。已经出口到西方的针灸可能只是针灸理论和实践的一小部分。然而,(现代中医教育)所教的内容是经过临床验证的,许多迷信理论被排除在现代教科书之外。

这种方法学的统一也包括将草药实践中使用的方法学应用于针灸。许多参与统一思想的医生都是草药医生——因此,他们只是简单地将草药处方中使用的诊断原则应用于针灸。因此,诊断首先涉及一种基于观察、倾听、询问和脉搏/触诊的模式辨别。这将导致治疗原则和治疗计划,包括治疗计划的基本要点的使用。为了适应程式化的方法,又重新赋予穴位理论上的功能(非实际功能)。这种方法经常被批评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针灸标准化的另一个批评是,它导致了对针灸诊断至关重要的触诊技术的丧失。例如,经络触诊技术包括触诊十二经,以寻找诊断组织变化。像这样的重要技术可以帮助完善和集中诊断和治疗,但通常没有在现代针灸学校教授,也没有在许多针灸诊所使用,从而导致针灸无效。

转摘:日本针灸历史(触诊·腹诊)
Tagge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