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与对立——阴阳家的“意”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先哲思维活动中最富哲学味道的理论构想,著名的科学史家李约瑟称此为“古代中国人能够构想的最终原理”[1]。几乎所有研究古代文化思想、哲学、科学史的学者都承认,阴阳学说对于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在古代医学领域中获得了充分的运用与一定的发展。

对针灸“辨证论治”的回顾与省思

摘要:邀请针灸理论界与学术史界的部分学者,就针灸辨证论治的理论来源,辨证论治是否适合针灸临床,海外不同流派的针灸医生如何实施辨证论治,针灸临床适应于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是否需要以及 如何建立符合针灸自身的临床诊疗范式等问题提出讨论,以期对现有针灸辨证论治规范做出省思,并希冀与同道疑义相析。

火证原始(二)

五、心非主宰 赵献可《医贯》提出心君非身体主宰:『玩内经注文(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即以心为主。愚谓人身别有一主非心也,谓之君主之官,当与十二官平等。不得独尊心之官为主,若以心之官为主,则下文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当云十一官矣,此理甚明。何注内经者昧此耶?』

火证原始(一)

一、缘由 中医学的诸多问题,都可以归到钻进去和走出来两部分,钻进去要解决的是家底不清,走出来要解决的是方向不明,而后者又恰恰高度依赖前者。 钻进去是解决中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的分歧、驳杂、古今矛盾等问题,为的是让基本概念清晰化,需要通过梳理源流,删除人为的驳杂,修剪掉多余的枝叶,让中医学更加简洁、清晰。本文正是基于这个目的而做的尝试。

经方热中的冷思考(二)

5.只重药物,忽略剂量药物的剂量及疗效在不同的证当中是不一样的,需特别重视,如桂枝汤、桂枝加桂汤和桂枝加芍药汤,药物的组成是一样的,但随着药物的剂量变化,就变成了另外一条方。另外药量的变化也会导致治疗效果的异同,简要介绍如下:

刘渡舟:《伤寒论》的气化学说(二)

我认为对气化学说,亟须改进的问题有二: ∙ 一个是五运六气要大众化,要推陈出新,不能始终不变地“模式化”,而使人难于接受;∙ 第二是本着“善言天者,必应之于人”的原则,就应该把气化的原理联系六经为病的生理病理特点,从中可以发现气化具有互补性、颉颃性。最要紧地要以《伤寒论》的精神而互相印证,用六经六气的学说推动气化学说不断地向前发展。

刘渡舟:《伤寒论》的气化学说(一)

研究《伤寒论》的理论,可称丰富多彩,美不胜收。如用六经六气、标本中见的理论,指导六经辨证论治之法的,则称之为“气化学说”而名称前茅。在清代这个学说非常盛行,其代表人物则有张隐庵、张令韶、陈修园等人。到了今天,“气化学说”,逐渐凋谢,濒于失传。有的学者,目之为“形而上学”,反而对它加以批判。我认为气化学说,是从中医的理论特点。是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六气人体的辨证法。成立一个学说,乃是发展中的精华结晶。为了慎重起见,所以不能轻率地把它一棍子打死。而仍有研究分析之必要。张仲景在《原序》写道“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揭示了《伤寒论》的内涵,而有气化之机;“经络府俞,阴阳会通”,说出了天人之间而有互相沟通之理。